2009/10/02

人文主義地理學.......摘要

《現代地理思想史》
——存在主義、現象學與人文主義地理學

存在主義跟現象學好難......不過念到後面令人興奮,我覺得海德格好厲害!

人文主義地理學的首要任務,是釐清地理學中人文主義的哲學基礎、發展出方法論,並對了解人類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實質貢獻(p.54)

齊克果
主觀知識總是有弔詭的性質,是具體而非抽象的,是藉由信仰而非理性來認識的。相信「什麼」比「如何」相信更為重要。自由意味著能夠自由選擇是否要在不同啟蒙階段間移動,可以自由掌握內在的真理,自由的為自己思考,而不訴諸規則或定律。(Kierkegaard, 1936)(p.56)

海德格
海德格認為,我們與世界最初的相遇,並不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,或是與世界的分離(胡塞爾的說法),而是以一種比較實際的方式(「牽念(concern)」)來對待世界。這個世界並不是由被辨認為「物」(things)的實體(存在事物)組成的,而是由在被辨識以前就為人使用的實體(「工具」)組成。因此,人類起初是很實際的,但最終卻關注自己,關切於尋找自我認同。藉由這種關切,此在聯繫上了其他人、客體、甚或是自己。(p.63)

唯有在事物變得可以理解(呈顯為相干的東西)的時候,我們才有辦法掌握事物是什麼(它們的存有),所以,我們需要一個基礎存有論(fundamental ontology)來釐清一般事物的意義(可理解性條件,conditions of intelligibility)。
基礎存有論從現象的描述開始,這些現象相對於被生活形式塑造的意圖而展現(自我顯現)。探索世俗活動的目的,是要確認構成此在(亦即身為人類)之形式架構的本質結構。日常性的現象學結合了詮釋或解釋,企圖揭顯實際生活是借的統一性與可理解性的潛隱基礎。(p.64-5)

「對於地域化與質化攻堅的存在主義詮釋,奠基於對我們與世界的實際交涉方式的分析......以存在的思維來看,空間和時間一樣原始。」(Frodemanm 1992: 34)在這種觀點下,海德格發現西方哲學視空間為容器的論點很不恰當,他認為,比較適當的觀點是空間乃是因緣關係(involvement),是工具的及手(ready-to-hand)特質,是產生根本空間感的日常牽念區域(家、工作場所等)。此在與世界之關係的空間特性,乃是消遠性(deservence)和方向性(directionality),這界定出了先於客觀度量之幾何空間。......消遠性和方向性說明了原初空間感不是抽象和幾何學的,而是體現和情慾性的,指向且定位於所欲的地帶;這是此在之在世存有的基本決定因素。(p.66)


要搞懂:
觀念論
實在論
經驗論
理智論(理性主義)

關鍵字:
生活世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